五年前还是YYDS的白酒股,如今跌得亲妈都不认了。 酒鬼酒股价从273元砸到40元,蒸发85%;洋河股份从252元跌到64元中国股票网,缩水75%;
就连贵州茅台也从2645元的高台跳水到1426元,暴跌46%。 曾经被捧上神坛的“黄金赛道”,如今成了投资者的噩梦。
估值泡沫破裂,透支了十年的增长
2021年白酒股最疯狂的时候,贵州茅台的市盈率被炒到73倍,而它的年增长率只有15%左右。 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消费品,凭什么享受科技股的估值?
五粮液当时市盈率60倍,二线酒企更是冲到80-100倍。 如今潮水退去,茅台市盈率跌回30倍以下,但市场依然觉得贵——毕竟合理估值也就20倍。
房价下跌,割断了白酒的“钱袋子”
白酒和房地产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。 2016年房价启动上涨,白酒业绩立刻回暖;2021年房价开始崩,白酒跟着见顶。
道理很简单:房子升值带来的财富效应消失,中产不敢挥霍了,商务宴请和送礼需求断崖式下滑。 某券商调研显示,高端酒45%的份额依赖商务场景,而这类消费今年萎缩了超30%。
政策紧箍咒越收越紧
公务员上班要测酒精浓度,工作日谁敢喝? 红白事之外一律不准摆宴席——光这一条就砍掉三成消费场景。
更狠的是2025年5月出台的“工作餐禁酒令”,直接让政务消费归零。 某酒企区域经理苦笑:“以前靠单位团购撑销量,现在只能蹲在婚宴酒店门口发名片。 ”
年轻人正在抛弃白酒
白酒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后,健康焦虑加速蔓延。 更致命的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颠覆:他们聚会喝精酿啤酒、威士忌,甚至用气泡水兑茅台被视作“土味喝法”。
数据很残酷:35岁以下消费者占比仅26%,且低度果味酒增速是传统白酒的3倍。
经销商仓库爆了,价格战打到骨折
渠道库存积压严重,经销商囤货周期从60天拉长到180天。 为了回笼资金,只能“割肉甩货”:飞天茅台批发价跌破2000元心理关口,五粮液普五终端价一度倒挂15%。
有浙江经销商自曝:“去年囤的300箱某次高端品牌,现在卖一箱亏200元。 ”
CPI连续负增长,通缩幽灵闪现
白酒怕的不是通胀,而是通缩。 当茅台1935降价到700元、习酒圆习压到188元时,说明消费降级已蔓延到高端市场。
更宏观的警报是:CPI连续5个月负增长,这种通缩周期一旦固化,参考日本“失去的二十年”,白酒复苏可能遥遥无期。
最后一根稻草:业绩雷连环爆
所有利空最终都砸在报表上。 泸州老窖2024年四季度营收利润双降,五粮液靠控量稳价才勉强护住毛利率,二线品牌如舍得、水井坊利润直接腰斩。
最扎心的是山西汾酒——它靠全国化战略冲到行业第三,但代价是销售费用率飙到24.3%,比茅台高出15个百分点。
资本用脚投票,但有人逆势抄底
公募基金疯狂减持白酒:茅台被砍604万股,五粮液遭抛售3690万股,泸州老窖连续3个季度被减仓。
但诡异的是,融资余额在5月悄然增加20亿,私募大佬林园高调宣布“只加仓不减仓”。 这种分歧背后,是资金对行业底部的博弈——有人看到绝望,有人闻到血腥味。
酒企自救陷入两难
茅台们选择“控量保价”,五粮液把第八代普五配额砍掉30%。 区域酒企则拼命下沉:今世缘靠婚宴促销捆绑喜糖,古井贡酒在乡镇市场“买酒送电动车”。
但副作用很明显:茅台1935放量增长120%的同时,千元价格带被自家产品捅穿。
渠道革命撕裂传统战场
当经销商还在为库存焦头烂额时,新渠道已鲸吞45%的市场:茅台靠i茅台APP一年卖出247亿,抖音直播间里200-500元白酒占58%销量,连锁便利店用定制小酒抢走年轻人的第一杯。
某业内人直言:“传统渠道的寒冬不是周期性的,是永久性的。 ”
眼下白酒板块总市值已从6.3万亿蒸发到3.08万亿,但抄底的信号仍未出现。 毕竟当最后一颗雷——业绩信仰崩塌时中国股票网,任何“估值修复”的故事都显得苍白。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